美女作家为何终身不嫁?为何又在生日那天含恨自杀?
1968年5月9日,上海市发生了一起令人惊诧莫名的美女作家上吊自杀事件。之所以说是“惊诧莫名”,原因有三:
其一,自杀者是一位一级教师,也曾是享誉上海文坛的一位美女作家,从抗日战争到上海解放期间,曾发表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、散文,拥有大量青少年“粉丝”。
其二,出事当天正好是这位女教师的生日,那一天是她满48岁。
其三,与这位美女作家一同自杀的,还有她最亲密的女友林丽珍,但她们为什么选择同时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一起告别人世,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谜团。
这起悲剧的女主角之一、那位美女作家就是施济美。
施济美祖籍浙江绍兴,1920年出生于北京。其父施肇夔,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,归国后成为外交家顾维钧的左膀右臂。她的母亲也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名门闺秀。
展开剩余83%15岁那年,施济美进入上海培明女子中学读高中,在那里,她结识了女同学、苏州人俞昭明,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。
俞昭明的弟弟名叫俞允明,在浦东中学读高中。因为姐姐的缘故,他自然而然也成为施济美的好友,经常到对方家中做客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,施济美和俞允明发现彼此很投缘,便逐渐由友情发展为爱情了。
1937年高中毕业后,俞氏姐弟和施济美三人一同考进了东吴大学。但没过多久就爆发了“八·一三”事变,俞允明和当年许多热血青年一样,选择奔赴大后方参加抗战。
俞昭明和施济美也想去大后方,但是各有各的难处,无法成行。
对于俞昭明来说,弟弟要远行,照料双亲的重担自然落在自己身上,她不能再离开父母。
而施济美的情况也差不多——父亲已出使法国,她作为家中长女,也没法抛下母亲和两个妹妹。于是,她只能忍痛与俞允明离别,没想到此别竟然成为这对恋人的生死诀别!
允明走后,形势急转直下,南京失守之后,上海成为“孤岛”。
此时,东吴大学已从苏州迁到上海,施济美和俞昭明在战乱的动荡不安中刻苦读书。
一心的报国的俞允明千里迢迢到了武汉,一边参加抗战活动,一面在武汉大学借读。他常常想念远在沦陷区的家人和恋人,便不断写信给他们。在给施济美的信中,不仅倾诉他浓浓的思念,也不忘相互勉励奋进。
昭明与济美这对未来的姑子和弟媳常常一道去苏州,把允明的信送交二老。允明的父亲总是请济美读信,这未来的儿媳读起来更为亲切,回信的任务也交给了她。信成了几方面的乐趣。
1938年10月,武汉终告失守,武汉大学也迁到了四川乐山。日军的飞机竟然尾随而至,令人发指地对这座满是莘莘学子的校园进行狂轰滥炸!
等了一个月又一个月,俞施两家迟迟等不到允明的信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俞家二老更是急得天天如坐毡。施济美和俞昭明到处奔走,打听到的却是一个让她们寸断肝肠的噩耗:俞允明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!她们俩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,双双当场昏厥。
上苍太无情!为何让自己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失去心爱的人!命运对当时仅有18岁的施济美真是太残酷了。随着允明的死,她的心好像也枯萎了,从此没有任何心思谈情说爱。
为了防止二老伤心过度,俞昭明和施济美共同商定,对允明已死之事秘而不宣。
不过,若二老太久收不到允明的家书必然起疑,她们决定由济美模仿允明来“伪造”家书。
每当她深夜独坐灯下仿写家书时,脑海中总是自然而然浮现出允明的身影。想起当年花前月下、绵绵情话,她不禁每每黯然神伤,泪如雨下,湿透信笺,换过好几次信纸,才能勉强写成。
最令人心碎的是当老人拆开信时,偏偏又要济美来读。此时她只能强颜欢笑,读到每一个字都心如刀绞。
这还没完,回信又是由老人口授、济美代笔。老人在回信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早日归家与济美完婚”,可想而知,此时的济美该是如何痛彻心扉!
这样的煎熬一直持续俞家二老双双过世。他们直到临终前,都以为允明是“去法国留学了”,而且“在那边还有济美的父亲照顾”,何曾料爱子早已不在人间!
后来俞昭明检视才发现,济美所写的那些无法投寄的信竟装满了一个小箱子。她对爱情的执着、对老人的孝心,实在令人崇敬!深受感动的俞昭明也发誓终生不嫁,后来果然孤独终老。
1942年春,22岁的施济美从东吴大学毕业。当时日本人已进入上海祖界,而父亲已经很久没寄钱回来了,家中的日子极为艰难,她急需找一份工作。
有人介绍济美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,待遇颇为优厚,但当她得知日本人是该公司股东之一时,当即断然拒绝:“凡是有日本人或汉奸参与的工作,我决不染指!”最终,她选择了薪酬低廉的教师职业。
也就是在这时,施济美为了排遣心头的痛苦,开始了写作生涯。
其作品以散文、小说为主,良好的文笔和积郁已久的情感,使得其作品极具感染力,很快在文坛崭露头角,成为上海知名的美女作家。
济美对写作的热情,影响了周围的一批朋友俞昭明、程育真、汤雪华、邢禾丽、杨绣珍等人,形成上海沦陷时期的“东吴女作家”流派。
在一面教书、一面写作的同时,施济美还默默从事抗日爱国工作。到了1944年,日军战场上节节败退,更加疯狂地迫害沦陷区民众。当他们了解到施济美是抗日分子时,出动宪兵要逮捕她,幸亏她提前得到消息,成功逃脱。
1948年,施济美的父亲从法国归来,当他得知28岁的大女儿仍是孑然一身时,便极力劝说择人而嫁、珍惜青春。施济美听了,只是低头默默流泪,父亲多次劝说无效,也只能长叹作罢。
施济美仍然边教书边写作,她的小说《风仪园》、《鬼月》大为畅销。1949年以后,施济美仍然献身于教育事业,曾被教育行政部门评她为一级教师。
到了1968年,施济美受到打压,家中珍藏的书籍、自己的著作都被抄没,就连仅有的一点财物也荡然无存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48岁的她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免费配资炒股,便在自己生日那天,与同样受尽折磨的林丽珍一起自杀身亡,含冤离开人世。
发布于:天津市